紅樹林,素有“海岸衛士”“海洋綠肺”的美稱。廣東湛江是我國紅樹林面積最大、分布最集中的自然保護區,被譽為“紅樹林之城”。這里不僅是127種魚類、133種昆蟲、317種鳥類、110種貝類的自然樂園,更成為幫助數百萬人抵御臺風,守護海岸線的天然屏障。

2023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湛江金牛島紅樹林片區察看紅樹林長勢和周邊生態環境時強調,這片紅樹林是“國寶”,要像愛護眼睛一樣守護好。
兩年來,中林雷林公司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紅樹林保護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建設紅樹林之城、守護藍色生態屏障”為使命,全力推進湛江市紅樹林營造與生態修復工程,在生態保護與綠色轉型中展現了央企的責任擔當。
政企聯動,繪就紅樹林生態修復新圖景
為積極推進紅樹林生態修復,雷林公司主動與湛江市政府及相關企業對接,推動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多方參與”的合作格局,并通過與湛江市自然資源局、海洋與漁業局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聚焦生態修復、海洋保護等核心議題,組建專項工作組,為項目落地筑牢堅實根基。

2024年,雷林公司成功中標雷州市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建設項目(一期),并與中交四航局組成聯合體,接連斬獲經開區紅樹林修復工程二期第一批和第二批項目。項目總中標面積1.17萬畝,合同總金額2.4億元,其中雷林公司負責營造的紅樹林面積達7300多畝,合同金額1.25億元,占項目總工程量的63%,這不僅彰顯了雷林公司在生態修復領域的強勁實力,也為打造“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打下堅實生態根基,更預示著未來生態與經濟效益的雙重豐收。
創新驅動,構建紅樹林全周期保護“雷林模式”
紅樹林生態修復項目做得怎么樣,關鍵在管理和技術。雷林公司將紅樹林修復作為開拓海洋生態修復與碳匯開發新領域的重要機遇,創新構建“專班推進+清單管理”的管控體系,以專業團隊為支撐,聯合有關單位,通過實地勘察、甄別對比,精準制定了《施工組織設計》方案。同時,依托項目實戰平臺,以“導師帶徒”“實戰輪崗”鍛造復合型人才,實現生態修復與人才培育同頻共振。

項目將嚴格踐行“退塘還濕、生態優先”治理理念,借助高科技手段,應用獲國家專利的“現代林業智慧管理系統監控預警子系統”,建立覆蓋修復區的紅樹林生態監控網絡,實現資源全景監控。同時,借助AI預警平臺,實現破壞行為“零延遲響應”,有效遏制侵占與破壞。通過兩年多的努力,保護區生物多樣性顯著提升,鳥的種類從過去的194種增至2025年314種,生態系統逐漸實現良性循環。
多元共治,織密生態保護網絡
在紅樹林的保護與修復上,雷林公司積極推動各方力量融入治理格局。在經開區項目建設中,公司聯合中交四航局組建攻堅聯合體,高效完成300多畝土地整理,并種植紅樹苗,充分彰顯了多元共治的組合效力。

項目同步創新“社區共管”機制,組建了由潮汐專家、漁民、環保志愿者、轉型漁民構成的“紅樹林守護隊”,通過紅樹識別培訓、App使用等專業化賦能,配套“巡護積分制”激勵體系,構建起“生態保護-社區參與-利益共享”的閉環管理模式。
為提高苗木成活率,雷林公司將企業成熟桉樹“無性系育苗”技術移植改進用于紅樹林育苗,同時,在宜林區域大規模應用高位潮灘種紅樹林,在低位潮溝/生態化養殖塘引入黃鰭棘鯛等經濟價值高、環境友好型品種,實現水質達標與漁民增收的雙贏。

未來,雷林公司將持續深化政企協同機制,為守護碧海藍天貢獻堅實的“中林力量”,在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實踐中書寫新的時代答卷。